2024年中药行业专题报告:政策与改革双轮驱动,中药投资价值解析
2024年中药行业专题报告:政策与改革双轮驱动,中药投资价值解析
利好政策陆续出台, 中药板块持续受益
“十四五”规划强劲,发布机构升级且目标数据具体化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较“十三五”规划主要有两点变化:1)发布机构升级:“十三五”规划由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而“十四五”规划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发布机构层级明显提升,显示出2021年后国家对于中医药支持的力度和国家更高层面对于中医药发展 的态度与决心,此后各省市落实跟随政策陆续出台;2)增加明确的发展数据指标:“十四五”规划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数据落到实处,例如2025年中医医 疗机构数量达到9.5万个,中医医院数量达到6300家和每千人口公立中医院床位数达0.85张等。
医疗院线市场扩容在即,长期空间可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具有一项约束性指标,即2025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发热门 诊的比例将需要达到100%。由于新增门诊难度不大,且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此项政策预计平均每年将为发热类产品带来新增院线市场。另一方面,《“十 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要求2025年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需达到70%,2020年仅为43.56%;2025年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置老年病科 的比例提升至60%,妇幼保健类和老年病类药物的院线市场预计也将进一步迎来扩容。
审评审批机制改革,中药创新药获批加量提速
2020年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通过优化注册分类、明晰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的简化审批程序 及要求、完善技术审评要求等进一步突出中药特点与临床治疗优势,推动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全方位、系统地构建了中药注册管理体系,对中药人用经验的合理应用以及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 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注册分类的研制原则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强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人用经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等研制理念,加快推进完 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明确中药疗效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为中药新药研制拓展了思路。
中医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付限制逐渐宽松
中医药机构、中药、中医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1年 12月3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医保覆盖 范围,实现“三拓展”:1)拓展中医类医保定点机构范围,支 持将提供中医服务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等纳入 医保定点机构范围;2)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及时 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 围;3)拓展中医“互联网+”服务,支持将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 “互联网+”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后各省市陆续出台相关 跟随文件,落实中医机构、中药及中医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
2023年医保目录优化调整支付限定,多个中药品种解除支付限 制。继2022年医保目录对多个中药品种使用限制进行调整, 2023年医保目录延续该趋势,多个中成药品种完全解除医保支 付限制,例如复方阿胶浆(东阿阿胶)、健胃消食片(江中药 业等)、龙牡壮骨颗粒(健民集团)、金康复口服液(华润三 九)等;此外中药注射剂品种也大幅解限,参附注射液(华润 三九)、热毒宁注射液(康缘药业)、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 宝)、喜炎平注射液(青峰药业)等产品均取消了具体适应症 限制支付,只保留二级以上机构使用的限制,医保支付天花板 提升,有望进一步催化院内放量。
中药集采降价幅度相对温和,市场竞争良性的品种受益明显
从过往中成药集中带量谈判采购拟中选/备选结果可以看出:
中成药产品的平均降幅在40%左右,其中独家品种的平均降幅 仅在10%左右,远低于化药动辄60%以上的降价幅度,不仅反 映了国家旨在通过引导企业理性竞争,推动行业从重营销向重 研发转变,也反映了国家医保账户对中药的区别性开放,助力 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就独家品种而言,仅有两次集采涵盖独家品种,且占比仅为 18.6%,平均降幅仅在10%左右,可见中成药独家品种具有免 疫集采的特性,公司主营业务中独家品种占比较大的公司受益 最明显。
就独家剂型而言,尽管广东等6省联盟、北京市、山东省和全国 30省联盟的平均降幅低于非独家产品,但湖北等19省联盟和上 海市的恰恰相反。从北京市带量谈判和带量联动的降幅角度可 以看出,仅剂型独家,未必能够获得较低的降幅,只有该剂型 对应着市场竞争相对不足的品种时,才能在集采中受益。
就非独家产品而言,尽管平均降幅一般相对独家产品更高,且 除了杏灵滴丸外降幅超过60%的产品皆是非独家产品,但是该 产品市场竞争相对不足时,降幅也可以较小,只是说非独家产 品中市场竞争充分的品种占比更多而已。
OTC品种因不在医保支付内而不受集采降价的影响。
股权激励开门红, 国企激励方案有望 陆续推进
2024年1月2日,东阿阿胶发布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江中药业发布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从业绩考核条件来看,目标中除规定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 润最低值外,还对如ROE、ROIC、研发投入强度等经营指标进行了考核,我们认为这反映出公司对远期业绩的信心和对经营质量管控的决心。我们认为随 着“十四五”计划逐步实施,其他中药板块国企也有望加强内部激励。
2024年2月21日,中国中药公告,国药集团拟每股4.6港币(溢价34.11%)将中国中药私有化。中国中药私有化推进,是中药央国企改革的重要事件。
中药与消费板块相比估值更具性价比
我们选取了中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和消费食饮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做对比,两个板块主要标的PEG相近,而我们认为在老龄化受益明显、政策支持属性强同 时需求更为刚性的背景下,中药行业估值更具性价比。
报告节选:
来源:浙商证券
免责声明:本新闻中可能包含指向其他网站或资源的链接,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