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063 2580 座机热线

15229660993 李先生

18591613009 叶先生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信息资讯

实时掌握中药材市场脉搏,洞察行业趋势

行业动态

沂山论“健”丨一脉药香越千年 潍坊临朐中医药产业发展解码

2025 / 05 / 15作者: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通讯员 赵晨旭 潍坊报道

丹参、黄芩、薰衣草、金银花……在潍坊临朐,15万亩中药材种植版图犹如绿色经络贯穿于山水之间,与即将在临朐开幕的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第三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相得益彰。

眼下,正是丹参害虫防治的养护关键期,在位于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双崮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刘金国正在为种植户们做技术指导。

“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等功效,药用价值极高,‘临朐丹参’更是全国知名的‘道地药材’品牌。”刘金国介绍,目前合作社种了200多亩丹参,一亩地能收1000斤左右的丹参,亩均效益高达3000元。去年3月,又开始尝试“黄烟+丹参”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一地多产。

好山好水出好药。临朐山水资源丰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丰富且优质的中药材资源,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全县丹参、黄芩、山楂、金银花、薰衣草等中药材发展到250多种,种植面积近15万亩,年产量超16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潍坊市首位。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全县上下共同求索的目标。近年来,临朐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研发使用、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激励保障措施,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积极发展“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种植规范的中药材优势区域带布局。

从零星散种到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临朐在好山好水中将中药材种出了品质和特色。先后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10处,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52家,集群发展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打牢中草药种植基础后,临朐还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育特色药材深加工企业16家,与华润三九、中国中药、河北以岭、上海医药、珍宝岛药业、山东百味堂等知名药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以中药饮片、配方颗粒、药膳、康养产品为重点的中药制造产业体系,实现了从单一中药材种植向三产融合并举的转型升级。

走进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的大门,千年岐黄之光倾泻而出。作为全国首家实用型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超2000余平方米,馆藏各类中医药文物1000余件,医药相关书籍4000余册,腊叶标本、浸渍标本、贵细药材标本等各类中药标本1000余种。在博物馆内的国医启蒙馆,30名“小中医”正全神贯注地跟着国医大师读经典、识百草、辨经络。

传承才能保护,保护才能发展。近年来,临朐持续改善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积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在全县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团队编撰了全国首部国医启蒙专用教材《国医启蒙》系列丛书,制定医文赏读、中医简史等课程,把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结合起来,让更多孩子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见证者、传承者与传播者。

一株植物承载健康、一枚银针联通中外、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临朐中医药文化的活力精彩无限:

——沂山论健大会永久落户东镇沂山,与“尼山论坛”“泰山论灸”并列为山东省“三山系列”中医药文化品牌;

——在不定期举办的中医药进社区活动上,居民们竞相体验着中医针灸、艾灸,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创新开展县域共享中药房建设,全县17处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全县830处医疗机构、215家养生保健机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寺头相亮山楂种植基地成为“全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九山、寺头被评为市中医药特色旅游小镇,中医药与文旅康养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从国医启蒙馆的童声琅琅,到城乡巷陌的艾香袅袅,临朐以文化传承与惠民实践双轮驱动,让千年岐黄智慧焕发时代生机。即将启幕的第八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第三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将为临朐中医药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战略支点。我们坚信,依托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发展理念,必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临朐智慧,为“健康中国”注入澎湃动能。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621号